(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16日,2023年重庆市特殊教育工作会在市特殊教育中心召开。重庆日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7.44%,连续四年超过9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我市将实施特殊教育“五大工程”,不断提升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023年5月16日,2023年重庆市特殊教育工作会在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召开。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目前,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40所,开展随班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2965所,接收有残疾学生的高中阶段普通学校159所。全市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室)为支撑、以送教上门和其他安置方式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新格局。
“特殊教育是面向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李劲渝介绍,下一步我市将实施学段拓展服务工程、普惠资源扩增工程、融合教育推进工程、巴渝良师建设工程、特教质量提升工程“五大工程”。
学段拓展服务工程将拓展特殊教育学段服务,比如积极发展学前特殊教育,支持设置专门的特殊教育幼儿园(班),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增设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大力发展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支持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或开设特教班,拓展残疾学生升学渠道;稳步发展高等特殊教育、残疾人继续教育,支持有条件的在渝高校增设适合残疾学生就读的有关专业。
普惠资源扩增工程将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学位供给紧张的区县实施迁建或改扩建,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建立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衔接的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大力支持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在渝高校和科研机构创建“跨地域、跨学科、跨行业,集研究、开发、服务、咨政为一体”国家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推进普通学校接受5人以上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资源教室配置,规范开展随班就读残疾学生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在本地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教班,支持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机构向残疾儿童青少年提供特殊教育并纳入学籍管理,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多形式、更便利的特殊教育。
融合教育工程将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结对帮扶共建、集团化融合办学;支持特殊教育学校职教部(班)和职业学校特教部(班)开设适应残疾学生学习特点和市场需求的专业;推进与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合作,提高残疾学生评估鉴定、入学安置、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医康教”融合发展等。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充分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特殊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提高残疾儿童青少年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沟通交流、学习生活的技能。
巴渝良师建设工程将支持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办好特殊教育专业,确保到2025年,师范类专业均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内容;为特殊教育学校引进教师开辟“绿色通道”,鼓励普通学校招聘特殊教育教师;将特殊教育纳入普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岗位培训的必修课程,计入学分;力争到2025年,全市建立名校长工作室3个,培育各类特殊教育名师50名。
特教质量提升工程将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以课程资源建设为例,学前阶段特殊教育要实施丰富的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实行保育、康复与教育相结合,为残疾幼儿提供功能评估、训练、康复辅助器具等基本康复服务;高中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要根据残疾学生实际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为残疾学生就业和升学创造条件。
根据《重庆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市将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特普互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适龄残疾儿童青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机会明显增加。
标签: